English

上大学前只读过一本课外书

2000-05-18 来源:光明日报 范立民 我有话说

1984年9月,我跨进了大学校门,从那以后,读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,使我大开眼界。而上大学之前,我只读过一本课外书。

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,几乎与书无缘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年代里,我也不巴望走出大山。然而,1978年末的“春雨”却改变了我的命运。父亲与村小学校长的一次长谈,也改变了父亲“识几个字就行”的看法,竟然经常过问我们的学习,只要学习需要,就是再作难,父亲从不打挡。看到父亲日益消瘦的身影,我也暗下决心,好好学习,考上大学,也让父亲高兴一把。

这样,与考试无关的书,我一概不看,也没有时间去看。说实在话,我也没有钱去买那些课外书。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语文、数学……这些考试科目上了。

上高中的岁月是艰苦的,沉重的学习负担,还有不轻松的精神负担。毕业后,一旦落榜,十几年的心血就有可能付之东流,更无法报答不识几个字但经常过问我学习、“检查”我作业的父亲。高中三年,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学好文化课。有多少次,同学向我出借的课外书我都拒绝了,还有多少次,同学们邀我去新华书店,我都婉言谢绝,没有去。高三的第一学期,我终于按耐不住,借了一本课外书。

书的主人是同班同学,他是从其父亲单位541工厂(兵工)图书室借出来的,因而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我细读,只给我看三天。

三天,我除了上课、吃饭外,手中总是捧着这本书,生怕看不完。

那三天,在我幼稚的心灵中,知道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他所从事的事业,那就是李四光教授和他的地质科学。

书中的许多词汇,生涩难懂,什么“石炭纪,二叠纪”、“地质力学”,什么“山字型构造”,还有“”呀等等。唯有“地震”这个词还能明白。因为村里的防震棚才拆掉没几年,防震棚中的艰苦岁月,当时历历在目。三天后,书中的许多问题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,特别是李四光教授临终前说,如果再给他半年时间,地震预报就会有个结果。

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,填报志愿也摆在了我的面前,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二哥,一定让我报考建筑学专业,父亲也同意。

高考一结束,就要报志愿,我没有违背家人的意愿,在所有的志愿中都填写了建筑学专业,由于自己的水平,没有填报重点大学。就这样,把志愿表交给了班主任。从班主任那里出来,和几个同学嘀咕了一阵,说到我没有填报重点大学,同学们说应该填上,万一……,我想也是,于是,我又要出了志愿表,鬼神使差,拿出高等学校名册,顺手一翻,就看到了“武汉地质学院”。这时,李四光教授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,我也就在第一批录取的重点大学中,随手写上了“武汉地质学院”和“长春地质学院”……8月12日,正是第一批大学的录取时间,当邮递员送来通知书的一刹那,我的脑子“嗡”地一下,心想坏了,果然,录取通知是武汉地质学院的。

一切的话语都是多余的,只好认了。

拿上通知书,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三天,书中的一幕幕在脑海中出现,我自我宽慰道,李四光都能够搞地质,我还有什么,更何况搞地质可以游山玩水……

至今,我清楚地记得,那本书是大32开,浅米黄色封面,大约有一寸厚。封面正中上方有四个字——《李四光传》。扉页上,是李四光教授的肖像,和蔼可亲。

大学毕业后,有多少次,我都想再重读这本书,可惜一直没有见到,毕竟,上大学前,这是我读过的唯一的一本课外书,也是影响了我人生选择的一本书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